四十载风雨同舟,四十载砥砺前行。2024年12月28日,广州开发区迎来了奠基40周年的日子。40年前,科学城集团筚路蓝缕起步,与广州开发区同奋斗、共成长,为开发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,铸就了今日的辉煌。
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回望来时路,展望新征程。让我们共同为广州开发区的40岁生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,愿其在未来的岁月里,继续扬帆远航,开启更加辉煌的新篇章。
广州开发区!生日快乐!
——————
在广州开发区发展历程中,朱秉衡先生,作为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,曾任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,写下《广州开发区二十年畅想曲》精彩一文,记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,为后来者了解和研究开发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1994至2001年,他来到了广州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(以下简称“建总”,科学城集团前身)任党委书记、总经理。在这段关键时期,他从战略上调整布局,定下“三头六臂”的经营策略,为集团后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广州开发区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毛遂自荐来建总,带来一场变革
从广州开发区筹备之初,朱秉衡便与开发区事业结下不解之缘,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了10年。其时,开发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基本建设与招商引资势头正劲,建总是关键一环。
1994年,当建总要任命新一任总经理时,他向管委会主任黄龙云毛遂自荐,自愿到国有企业工作,被其他同事认为“有胆识”“是需要一点勇气的”。那时大环境实行宏观调控,压缩基建投资规模,银行信贷趋紧,开发区的工程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。
在朱秉衡的回忆录中,他认为,队伍和班子的精神面貌是第一位的。要凝聚人心,最根本的是要在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上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识。
从1995年年初举行党员大会,到年底召开一连三日的“建总发展之路对策务虚(咨询)会”,建总一步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。
建总的老员工对1995年的务虚会印象很深,形象地称之为建总的“遵义会议”,对改变建总管理现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当时形成了四点共识——
推进一项改革,即现代企业的建制改革;发展两个规模,即加强招商引资,扩大工业实业投资规模与房地产业规模;组建三家核心企业,即实业投资联合公司、房地产企业联合公司和建联建材发展有限公司;抓好四项建设,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、内部制度建设、企业形象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。
这次会议之后,才有了建总后来将108家下属企业砍剩70多家的决心与动作。一系列弃旧图新的举措,极大地焕发企业的活力,促使各项工作踏上了迅猛发展的前进轨道。
聚焦主业,拓展“三头六臂”
伴随着开发区的蓬勃发展,建总早期投资触角广泛延伸,覆盖了多个领域。
朱秉衡接任的时候,建总旗下约有108家企业,8家直属二级企业,数十家三级企业和参股企业,从鞋厂、中药厂、筷子厂到各类中小企业,甚至出租车公司都有4家,林林总总五花八门,引起他的忧虑。
这也是当时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的情况,投资盘子铺得太大,资源过度分散,造成大而不强的问题。1999年出台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,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,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,坚持有进有退,有所为有所不为。这也直接点明当时国企改革的方向。
改革,让建总脱胎换骨。1995年,朱秉衡已清晰意识到必须“抓大放小”,从战略上调整集团布局。他以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战略眼光,巧妙地利用通俗易懂的概念,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具体理念是“减少数量、提高质量、缩短战线、集中财力”。
他提了一个口号,叫“靓女先嫁”,就是把市场行业竞争激烈、规模小但效益较好的参股企业卖掉,把资本收回来,溢价收回成本,使资产增值。比如4家出租车公司,由于市场竞争太激烈,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,通过陆陆续续卖出买进,还赚取了一定的投资收益。
直至1999年,建总旗下的企业减至70多家,减少了风险、集中了财力,为后来实施“三头六臂”的经营策略打下了基础。“三头六臂”就是“三项主业、六项业务”,前者指建设、招商和经贸,后者指基建、进出口、汽车贸易、招商引资、投资和资本经营。这都是建总有经验、有资源、有队伍的实力领域。
“放眼滔滔商海,建总只取三瓢”,朱秉衡当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“三瓢”就是指三项主业。他在很多场合都讲过,企业只应做能做的事情。后来建总的总部搬进建设大厦,他还提了一副对联:“商事如棋,一着铸成千古业。浮云若水,几时阅尽百年春”,也隐含了这个意思——世界春色大好,不能妄想揽尽,否则将是昙花一现、成败匆匆。
聚焦主业!如今,科学城集团明晰发展方向,向着清晰的战略定位前进,历史传统一以贯之。
敢于起用年轻人,实现招商大丰收
从1995年起,建总经营业务实现两年翻番,资本运营质量提高,产值增加业务拓展,朱秉衡认为,很重要的原因是起用了一批能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的年轻精英。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诸多争议才得以实践。
为了提振干事精气神,当年5月,建总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在区内外公开招聘了中层干部职位。调整后的党委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,从原来的57岁和42岁分别降至48岁和40岁;而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则分别增长10%和4%。
起用一批有能力的年轻人,对建总的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。1995年,建总原招商引资计划是引进外资4000万美元。朱秉衡布置工作提出,必须完成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。这个目标惊呆了所有人,甚至有人认为是“信口开河、毫无根据”,他却是底气十足、信心百倍。
当时原本只有集团总部的招商部搞招商,朱秉衡要求成立第二招商部,甚至所有二级公司都成立招商部或招商科,两级一起干、全民招商。同时实施奖励制度,评选招商能手,奖励招商有功人员。这些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诸多项目上门洽谈、签约,1995年成为建总招商引资丰收年,年底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。
找对人,事情就办成了一半。朱秉衡坚持,用人当用其所长、用人不疑,给予充分的信任,给予充分发挥所长的空间。后来,招商成了建总的业务品牌,并成立了7个招商部门,分属各直属公司,很多年轻人得以成长,还成立了专业的招商公司,总结出一套与世界接轨的招商规范制度,实现了招商专业化。
2001年,建总的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,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近40%,招商引资额占全区一半,业务结构形成了“三头六臂”格局,真正成为广州开发区第一个国有企业集团。
从上世纪80年代的摸索前行,到90年代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,再到千禧年之后的全面转型,科学城集团的发展历程,亦折射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轨迹。
在建总任职八年,朱秉衡感慨地在回忆录如是写道:“国企管理者的使命和职责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,就这一点,我尽了职责,完成了使命,问心无愧。实践证明:一介书生,同样可以商海挥戈、华山论剑。”
俱往矣,在广州开发区成立40周年之际,回望建总的发展历程,那些关于改革、智慧和勇气的记忆,将永远激励着我们,继续乘风破浪,书写新的辉煌。
【寄语】
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,也是科学城集团成立40周年。首先,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令我非常感动。我在建总工作了8年,经历了紧张的工作时期,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我希望,科学城集团可以继承初心,继续发展壮大,为开发区的前途作出贡献。
祝全体干部职工身体健康,工作取得新成绩。
——朱秉衡(曾任广州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,后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