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来路⑤|集团主业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

踩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鼓点,科学城集团迎难而上,几经淬火,走过了复杂曲折的40年历程。


站在时空的坐标系上看,“建”,是集团成长的起点。在那个白手起家的年代,集团以发展广州开发区建设业务为主,而后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,不断扩展其枝桠,汲取市场经济的阳光雨露,形成了如今多元化的主营业务。


40年上下求索,集团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折射出国企改革的深刻轨迹,彰显了在时代洪流中的变革与坚守。


起步阶段:一业为主、多种经营
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大开发、大建设的广州开发区,正是高校毕业生放飞青春、追逐梦想的大好天地。对于建筑领域的人才而言,这里能够将所学知识化为城市蓝图,更是令人热血澎湃的成长舞台。


科学城集团高级总监叶建新,在198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,正是在最好的青春年华,奔赴欣欣向荣的开发区,入职了科学城集团的前身——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(以下简称“建总”),来到开发区建设一线。


“我第一次进入开发区时,乘坐中巴来到开发区路口,就看到进入开发区的大路——夏港大道,非常宽敞,在当时看来特别震撼。”叶建新回忆道。夏港大道号称“广州最宽第一路”,超前设计了六车道。当他走在宽阔的马路上,看着两边的芭蕉地和吹沙填土的工地,“瞬间感觉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”。


叶建新加入了建总下属的广州开发区房地产公司。那时,建总刚起步4年,探索“一业为主、多种经营”模式,即以履行广州开发区区域规划和建设的职能为主,同时进行多种经营,包括进出口贸易、工业实业开发、电力等,不断拓展业务范围。


这一年,房地产业已成为建总重要的业务板块,不仅在区内建设了各类商品房,以青年路为轴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活小区,同时还外拓到了天河区乃至越秀区法政路、小北路的房建工作。


图片 1.png

广州开发区房地产公司员工留影。建总当时吸引了很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。叶建新记得,当时一同入职的有四五人,有刚毕业的大学生,也有从其他设计院跳槽来的专业人才。


一个个项目如星火燎原,映照出建总在房地产业大胆“开疆拓土”的黄金年代。1992年,建总成立了全区首家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——广州建丰房地产公司,主要业务是兴建、经营天河南部分商品住宅,在发展战略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
火红的年代,火热的激情。早年的工作经历,给叶建新带来了深刻的触动。


开发区早期的建设者们,无论职位高低,都一心扑在工作上。当时大家的办公地点都在西区管委会大楼,7-8层是管委会的办公区域,而建总在5楼,有什么事情在一栋楼里就迅速沟通解决了。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,没有个人利益的计较,只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,只想干成事、干好事。这种精神,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,激励着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前行,不断超越。


图片 2.png

1990年,入职建总两年的叶建新留影。图片摄于广州开发区东园宾馆。1988年,东园宾馆开业,是开发区第一家宾馆。全景玻璃幕墙、旋转楼梯、挑高中空大堂……当时这样的设计十分前卫,让人感受到开发区扑面而来的活力。现东园宾馆已拆除。


90年代:“三头六臂”与全员招商


1995年,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,压缩基建投资规模,银行信贷趋紧,开发区的工程建设和开发也遇到了新的难题,建总也必须快速调整战略,焕发企业的新活力。


当年年初,建总召开“建总发展之路对策务虚(咨询)会”,回顾总结建总前十年创业的成绩和不足,研讨了今后的发展重点,重点发展两个规模——要加强招商引资,扩大工业实业投资规模与房地产业规模。


1亿美元!这是1995年建总定下的超级招商目标。这几乎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,要知道,全区一年的招商完成额也不过1亿多美元。建总往年能完成3000万美元任务已属不易,如今要翻三倍有余,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。


当然,超级目标的背后必然有非常手段。


建总全面革新了招商做法,首先改变过去由实业部单独负责招商的做法,总公司在本部增设了招商工作部,在有条件的房地产等直属公司增设招商科室,在香港设立了从事招商联络与项目跟踪的敬德公司……


一系列对策和具体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各种项目纷纷上门洽谈、签约,1995年成为建总招商引资的丰收年,合同引资额达2.4亿美元,大幅突破了年度计划目标,足足为前一年合同引资额的4.8倍。


同时,建总各业务板块迅速发展,提出了“三头六臂”的经营方向,即“三项主业,六项业务”,后来逐步成为集建设开发和物业经营管理、资产经营和投资管理、能源和建材生产、物流和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国有企业。


在全员招商的热烈氛围中,1997年,他被派驻前往开发区驻港公司,投身国企在香港开发房地产的业务中,工作了约6年时间,参与了许多项目的运作。期间,开发区曾在香港铜锣湾购置了一块地皮,计划建造一栋大厦,作为对外招商的新窗口。可惜随着亚洲金融风暴袭来,房地产暴跌,这块地皮后来还是对外出售了。


发展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回望九十年代,建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与成长,不断实现巨大的飞跃,也经历不可预见的波折。每一次挑战,都成为了发展道路上的宝贵经验,磨砺出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能力。


战略转型:穿越周期,初心不变


2003年,是集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。


这一年,标志着战略转型的新开始:建总改制成立广州开发区建设发展集团(以下简称“建设集团”),先后托管并重组整合了多家企业,确立了以“建设业务”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,国有资产的投资运营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。
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,对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面对这一趋势,建设集团更加专注于建筑领域的深耕细作,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,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上,创下一个个“开发区速度”纪录。


2004年12月,广州开发区第一体育中心竣工.png

图为广州开发区第一体育中心(摄于2004年12月)。这是全区首个由国企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,是当时开发区规模最大、设施最齐全的综合性群众运动球馆,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,场馆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,共3层,室内外含有多个网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游泳池等。为了实现在区庆前落成,建设集团项目团队亲力亲为,甚至亲赴外地采购绿植,绿植送达项目现场后即时连夜开展栽种。场馆从开始设计到投入使用,仅用时3个月,展现出“开发区速度”和建设集团人的“铁军精神”。


2017年区属国企改革后,建设集团更名为科学城(广州)投资集团有限公司,如今总资产超过1500亿元,逐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,产城综合体更新改造、建设施工、投资运营,环保相关产业,现代金融和先进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格局。


随着集团内部改革创新不断深入,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活力得到激发,各业务板块迅速聚拢一大批高素质人才,专业化、职业化、市场化程度大为提升,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,集团资产及业务规模持续快速攀升。


回首过去,筚路蓝缕。展望未来,一往无前。


集团40载发展历程,叶建新奋斗36个春秋,见证了集团主业在“变”与“不变”中稳健前行。


正是这些“变”的环境,塑造了集团“不变”的坚韧性格——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,始终坚持“把事干成”的信念,以稳健的步伐穿越了风雨交加的岁月,迎接着每一个新的发展机遇。


【寄语】


时光荏苒,广州开发区与我们的企业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,不断地创造奇迹,这正是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不懈努力的共同成果。对于个人而言,无论在什么岗位,都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,有担当,共同奋斗,积沙成塔。祝愿开发区和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好。

——叶建新  科学城(广州)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总监


返回顶层